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七大信号,微调房地产总基调

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以下七大信号:
1.形势判断方面,会议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的经济成绩,同时直面问题。
2.政策定调方面,提出“四稳”,将稳就业、稳企业、保民生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3.财政政策方面,用好用足政策以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清欠账款畅通经济循环。
4.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渐进,新工具箭在弦上。
5.消费方面,“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6.资本市场方面,不仅要“稳”,更要“活”,“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7.房地产方面,由此前的“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会议提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其一,会议对房地产政策的定调由《政府工作报告》的“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判断当前房地产市场在经历2021年以来的长期调整后,已基本回归稳定。虽然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和房地产投资同比仍分别下降2.1%和9.9%,但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长周期转变。房价企稳是房地产市场企稳的更好指标,一线城市二手房房价率先回暖,环比增速自2024年10月由负转正,一线和二线城市新房房价环比增速也相继于2024年11月和12月脱离负增长。

其二,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当前仅有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城市仍有解除非必要的限制性措施的空间,例如进一步放开郊区限购、大户型限购、商住限购,降低非本地户籍购房社保年限,增加多孩家庭购房指标等。大部分城市已全面放开,让商品房回归市场化配置。因此,除了常规的居民自发需求以外,有必要充分挖掘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的巨大潜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将释放出新的住房需求。
其三,加快推进保交房、收储存量房、收购房企存量土地等工作,保障民生、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解决当前地方政府稳楼市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年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建议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并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的使用范围。

其四,引导鼓励高品质住宅产品开发,以优质供给满足居民合理需求。建议根据不同城市的去化周期以及不同地段住宅受欢迎程度,将核心地段的部分商业用地修改为住宅用地,满足居民对好地段、高品质商品房的需求;放开郊区供地1.0容积率限制,优化架空层、阳台等空间以及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的指标计算规则;鼓励优质优价,不再实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导等。